中電的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 - 3/16/2006 01:13:00 AM
藍與紫:連結的用色 - 3/15/2006 10:01:00 AM




Thursday, March 16, 2006

中電的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

為免重轁以前講尖東站迷宮講到爛尾的覆轍,我決定趁有興緻逐步簡單完成中電廣告系列。不過行開一個月有行開一個月的好處,二月初中電一套三款的圖表廣告,在二月底及三月初作修改後再次出現。讓我們看看修改有幾成功。

1990 至 2004 年間中電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
(初登場 9/2,再登場 8/3)


初登場 9/2

上面中電這張棒形圖,可作經典教材,教七個字:捉到鹿唔識脫角。

問題一:浪費數據

黃色棒棒黐地撞肉色 background,為什麼,是否想突出藍色棒棒?但為什麼要突出藍色棒棒(二氧化硫 SO2)呢?要達到講「中電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這個目標,為什麼 highlight 的是二氧化硫 SO2 而不是氧化氮 NO?
  • SO2 排放量在圖表右端的 2003 及 2004 年重新攀升,令整個 pattern 似 U-Shaped
  • 反而 NO 排放量在左端 1990-1992 年比 SO2 高之餘,2000 年打後都比 SO2 低,最重要是臨尾一刻 2004 年比 2003 年排得少,這才更顯得是「大幅」和「下降」!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不用搶眼的藍色代表 NO 以求突出,是否因為 SO2 數據較重要?

問題二:出口術太牽強

如果 SO2 數據真的較重要,便要用其他掩眼法。但以為加一個出口術講「大幅減排四成至八成」的粗綠箭,便可以將圖中似 U-Shape 多於似插水的 pattern 定案為「大幅下降」,這是牽強。

「四成至八成」是另一個謎:好大的 range,可以怎樣理解?再配合那個 U-Shaped 的 pattern,全幅圖恐怕會令人覺得太牽強太梗硬。宜引以為戒。

解決方案:掩眼法兩例

U-Shaped pattern 是數據本身所限,可以用什麼掩眼法來幫它化妝呢?

小改動是把 y-axis 放大,最高點由 200 改定為 150,變相將整幅圖拉高,令左右兩端的棒棒高度差異更明顯。亦不要忘記偉大的 framing effect:把 y-axis 放大後,NO 排放量由 1992 年貼頂 (近150)到今時今日「大幅下降」,這不是中電的努力還可以是什麼?

大改動呢?是考慮把 SO2、NO 及粒狀物分開三個圖去表示。這樣做除了可以好事成三以收誇張之效,還可以有效利用粒狀物排放量的數據:粒狀物的排放量根本無法與 SO2 和 NO 的排放量同日而語,勉強放在同一個棒形圖,便要用同一樣的 y-axis 刻度,現在有誰看得到粒狀物排放量這十幾年來的蚊型分別?

但當然,如果這十幾年來分別根本不大,還是放在一起比較好。掩眼法就是這樣用的。利用人類讀圖表的錯覺去扭曲數據達到自己目的,先勿論心態健康與否,做得成功其實也不是一件易事。對我來說做得成功的意思是:自然,唔梗硬。一梗硬有古怪人便抗拒。

再登場

一個月後,中電再登一個廣告,把圖表重新修訂如下:


再登場 8/3

好,基本上是無分別:
  1. 底色是改了,但作用不大,經電腦掃瞄或者比較清楚,室內燈光下黃色棒其實照樣黐地,因為粉色相撞。
  2. 突出 SO2 而非 NO 排放量數據是一個問題,但沒有處理。
  3. 以綠箭單拖去表達「大幅減排」不夠力是另外一個問題,這個比較幸運,因為中電選擇在文案中坦白:
    ... 整體排放量自 90 年代開始大幅減少,包括二氧化硫減少 37%,氧化氮減少 76% 及粒狀物減少 65%。
    「四成至八成」之謎終於解開,原來是三個 data points (咁大把),幸好趕得及四捨五入。
閱後感想有兩點:
  1. 粒狀物的減排幅度本應可以頗斜,現在變平,十分浪費。
  2. 用深藍色 highlight 的竟然不是減少 76% 的氧化氮,而是減少不足四成的二氧化硫。我只好重新去了解二氧化硫的厲害。
討論中電廣告的圖表,批評只是其次,最重要是能夠從別人的圖表裡提煉出教訓。希望你亦有所警惕,下次畫 powerpoint 能耍這些小聰明之餘,亦能識穿人家的詭計。接下來中電表達「各項發電燃料比重」的兩幅圖表更厲害,再談。

Wednesday, March 15, 2006

藍與紫:連結的用色

評估網站的可用性,有一個相當基本的準則: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應用不同顏色表示。

早期有人提倡應統一為「未瀏覽連結用藍色」和「已瀏覽連結用紫色」。這個藍色與紫色的設定,其實是瀏覽器的預設,意思是:如果你沒有特別指定連結用什麼顏色,瀏覽器就會乾脆用來區分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

但當然,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可用性,我自己對這個準則也不是看得特別嚴謹。尤其是商業機構或消費品牌的網站,網頁上的用色又要配合 branding,平衡之下沒有可能次次都一樣用藍色,就算是藍色也有深淺之分(這個網誌上連結所用的藍色與紫色就比標準淺得多)。連最頑固的 Jakob Nielsen 在 04 年都終於認同 
Changing the color of visited links has been part of Web browsing since Mosaic arrived in 1993, so it's completely standard; almost all users understand it.
相信已沒有人執著於這兩款預設的顏色了,反正只要用不同顏色清楚分得開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就好。對不對?不全對。


讓我們看看上圖所示知識產權署的網站:有又有,應該是清楚易明,但為什麼我仍然不自覺把瀏覽過的同一頁看了又看呢?



因為原來知識產權署網站的用色跟我們見慣的預設完全相反藍色代表已瀏覽紫色才是未瀏覽的連結,重復又重復跟我的概念模型作對。怪不得我看了幾天都還在了解商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