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6, 2006

中電的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

為免重轁以前講尖東站迷宮講到爛尾的覆轍,我決定趁有興緻逐步簡單完成中電廣告系列。不過行開一個月有行開一個月的好處,二月初中電一套三款的圖表廣告,在二月底及三月初作修改後再次出現。讓我們看看修改有幾成功。

1990 至 2004 年間中電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
(初登場 9/2,再登場 8/3)


初登場 9/2

上面中電這張棒形圖,可作經典教材,教七個字:捉到鹿唔識脫角。

問題一:浪費數據

黃色棒棒黐地撞肉色 background,為什麼,是否想突出藍色棒棒?但為什麼要突出藍色棒棒(二氧化硫 SO2)呢?要達到講「中電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這個目標,為什麼 highlight 的是二氧化硫 SO2 而不是氧化氮 NO?
  • SO2 排放量在圖表右端的 2003 及 2004 年重新攀升,令整個 pattern 似 U-Shaped
  • 反而 NO 排放量在左端 1990-1992 年比 SO2 高之餘,2000 年打後都比 SO2 低,最重要是臨尾一刻 2004 年比 2003 年排得少,這才更顯得是「大幅」和「下降」!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不用搶眼的藍色代表 NO 以求突出,是否因為 SO2 數據較重要?

問題二:出口術太牽強

如果 SO2 數據真的較重要,便要用其他掩眼法。但以為加一個出口術講「大幅減排四成至八成」的粗綠箭,便可以將圖中似 U-Shape 多於似插水的 pattern 定案為「大幅下降」,這是牽強。

「四成至八成」是另一個謎:好大的 range,可以怎樣理解?再配合那個 U-Shaped 的 pattern,全幅圖恐怕會令人覺得太牽強太梗硬。宜引以為戒。

解決方案:掩眼法兩例

U-Shaped pattern 是數據本身所限,可以用什麼掩眼法來幫它化妝呢?

小改動是把 y-axis 放大,最高點由 200 改定為 150,變相將整幅圖拉高,令左右兩端的棒棒高度差異更明顯。亦不要忘記偉大的 framing effect:把 y-axis 放大後,NO 排放量由 1992 年貼頂 (近150)到今時今日「大幅下降」,這不是中電的努力還可以是什麼?

大改動呢?是考慮把 SO2、NO 及粒狀物分開三個圖去表示。這樣做除了可以好事成三以收誇張之效,還可以有效利用粒狀物排放量的數據:粒狀物的排放量根本無法與 SO2 和 NO 的排放量同日而語,勉強放在同一個棒形圖,便要用同一樣的 y-axis 刻度,現在有誰看得到粒狀物排放量這十幾年來的蚊型分別?

但當然,如果這十幾年來分別根本不大,還是放在一起比較好。掩眼法就是這樣用的。利用人類讀圖表的錯覺去扭曲數據達到自己目的,先勿論心態健康與否,做得成功其實也不是一件易事。對我來說做得成功的意思是:自然,唔梗硬。一梗硬有古怪人便抗拒。

再登場

一個月後,中電再登一個廣告,把圖表重新修訂如下:


再登場 8/3

好,基本上是無分別:
  1. 底色是改了,但作用不大,經電腦掃瞄或者比較清楚,室內燈光下黃色棒其實照樣黐地,因為粉色相撞。
  2. 突出 SO2 而非 NO 排放量數據是一個問題,但沒有處理。
  3. 以綠箭單拖去表達「大幅減排」不夠力是另外一個問題,這個比較幸運,因為中電選擇在文案中坦白:
    ... 整體排放量自 90 年代開始大幅減少,包括二氧化硫減少 37%,氧化氮減少 76% 及粒狀物減少 65%。
    「四成至八成」之謎終於解開,原來是三個 data points (咁大把),幸好趕得及四捨五入。
閱後感想有兩點:
  1. 粒狀物的減排幅度本應可以頗斜,現在變平,十分浪費。
  2. 用深藍色 highlight 的竟然不是減少 76% 的氧化氮,而是減少不足四成的二氧化硫。我只好重新去了解二氧化硫的厲害。
討論中電廣告的圖表,批評只是其次,最重要是能夠從別人的圖表裡提煉出教訓。希望你亦有所警惕,下次畫 powerpoint 能耍這些小聰明之餘,亦能識穿人家的詭計。接下來中電表達「各項發電燃料比重」的兩幅圖表更厲害,再談。

Wednesday, March 15, 2006

藍與紫:連結的用色

評估網站的可用性,有一個相當基本的準則: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應用不同顏色表示。

早期有人提倡應統一為「未瀏覽連結用藍色」和「已瀏覽連結用紫色」。這個藍色與紫色的設定,其實是瀏覽器的預設,意思是:如果你沒有特別指定連結用什麼顏色,瀏覽器就會乾脆用來區分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

但當然,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可用性,我自己對這個準則也不是看得特別嚴謹。尤其是商業機構或消費品牌的網站,網頁上的用色又要配合 branding,平衡之下沒有可能次次都一樣用藍色,就算是藍色也有深淺之分(這個網誌上連結所用的藍色與紫色就比標準淺得多)。連最頑固的 Jakob Nielsen 在 04 年都終於認同 
Changing the color of visited links has been part of Web browsing since Mosaic arrived in 1993, so it's completely standard; almost all users understand it.
相信已沒有人執著於這兩款預設的顏色了,反正只要用不同顏色清楚分得開未瀏覽連結與已瀏覽連結就好。對不對?不全對。


讓我們看看上圖所示知識產權署的網站:有又有,應該是清楚易明,但為什麼我仍然不自覺把瀏覽過的同一頁看了又看呢?



因為原來知識產權署網站的用色跟我們見慣的預設完全相反藍色代表已瀏覽紫色才是未瀏覽的連結,重復又重復跟我的概念模型作對。怪不得我看了幾天都還在了解商標是什麼。

Saturday, February 11, 2006

中電最抵!

二月八日,廣告的標題是「卓越供電 繼續照亮香港」,文案用二百餘字,重點其實只是三個字:中電,抵!

抵不是平,抵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合理。中電提供的是「穩定可靠的電力服務」,分品質與價錢來講:
  • 供電可靠:「客戶每年遇上停電的時間平均只為6分鐘」,比一眾歐美城市表現更佳
  • 電價相宜:比多個大城市(包括開放市場)為低,中電又連續八年凍結電價
即是說中電平極有限,那麼如何可以表達出它貴得有道理呢?

price

中電把一堆城市的電價畫成棒形圖,按平至貴從左至右排列。手上有兩項數據:價錢畫好了,品質如何表示呢?


問題與答案

問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我們需要問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一般香港人看到這樣一幅圖,會想看出什麼?

當我們閱讀一幅圖表,往往有一個任務在身,這任務可以看成是一條問題,我們希望藉著圖表的指引而得到解答。如果圖表顯示數據的方法,是度身訂造來為我們執行任務(解答問題)的話,我們便會事半功倍,不單反應會比較快,而且錯誤也會比較少,這條道理在人因學上稱為 Task Dependency。因此,我們需要先知道,一般讀者打開報紙見到中電這樣一個廣告圖表,究竟想知道什麼?

我的估計是:如果你有興趣看這幅圖,你想知道的只是「中電有幾平/貴」,而不是「中電有幾抵」。因為「抵」要衡量價錢和品質,是師奶才會有心力做的費神玩意;平貴卻不同,一條線前後排好,便無須左右衡量。

如果把價錢和品質經算式運算出一個「抵的指標」,可以一條線前後排好,容易分高下,又如何?這又有點不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懂得比較價錢,是沒有「抵的指標」這種概念的;如果圖表畫的真是這樣一個「抵的指標」而不是價錢,我們根本不可能在揭報紙的瞬間立即了解圖表,所以必須要用大家熟悉的概念。再者,我怕計完中電到頭來其實排名也不算抵。


中電的掩眼法

要表示品質,中電只用了一個虛線圓圈處理,看似補補縫縫,但我覺得很成功:既然中電不是最平,便索性把所有比中電平的都圈為「供電可靠率一般較中電為低」;於是中電看起來,竟然變成了「供電可靠」中最平的一位,cheapest among the best,這不是「抵」是什麼?

這種做法是 framing effect 的一種應用:我們看東西時,很容易會被周圍物件帶來的對比所影響。同樣多的牛奶,倒入大杯會覺得不夠,倒入小杯卻會覺得滿,因為牛奶跟杯口的距離縮短了。如果沒有了那圓圈把最平電價的那幾個城市圈起,中電便平平無奇,頂多只覺得是中游位置偏平,有減價空間;但加了圓圈便不同,中電由第七變了第一,如同告訴你頭六個城市的電價是不能跟中電混為一談的,平嘢無好,它們以外的城市才是「人用」的電力服務。

這幅圖表是清楚易明,因為它切合讀者所想,輕易解答了讀者心中的問題「中電有幾平/貴」:中電未算最平,但再平的怕香港人也揀不下手,換句話說即是已經盡平啦!


圖表陷阱

不過一幅清楚易明但用作廣告的圖表,只適宜霎眼看看。要是一認真,陷阱便看出來了:
  1. 資料來源是什麼?為什麼是這幾個國家?曼谷與奧克蘭呢?還有北京與蘇黎世呢?深淺藍色左右對稱,是巧合還是人為?只要善用 framing effect,右邊淺藍色的再加多幾條,便越顯得世上電費比香港貴的地方何其多!你仲嫌貴?
  2. 規管市場和競爭市場在文案著墨不多,圖表裡卻要分開兩種顏色表示,無非是想表達競爭市場的電價一般較高,背後意思是:香港若開放電力市場也會有此下場。不過,右手邊清一式淺藍色的都是歐美國家,左手邊清一式深藍色的亦多位處東南亞。歐美乜都貴架啦!
  3. 「供電可靠率一般較中電為低」,是否有例外?究竟哪些非一般的國家是例外呢?
電費平過香港,就算供電反而可靠(即比香港更抵),是否都可以照畫入「供電可靠率一般較中電為低」的圈內?「一般」這字眼實在太神奇。

Friday, February 10, 2006

中電的連載廣告

政府去年年底發表《第二階段電力市場監管諮詢文件》,建議2008年後大幅降低中電及港燈兩家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中電一月中開記者會表示反對,更指責政府在無清晰能源政策下削減回報,將令中電無所適從。

當中一個重點,是政府建議未來減少燃媒。政府不單把燃煤的所得回報率減半,更建議如電力公司未能達標,將要接受重罰。中電常務董事阮蘇少媚一時發晦氣,揚言「與政府的關係面臨崩潰,不排除撤出香港」嘩,豪氣萬象,只不過失民心。


失民心事後當然要補鑊。二月七日,中電在數份報紙買下全版廣告,標榜「中電以港為家」,以1901及2006年的尖沙咀海岸相片左右對照,提醒大家中電對香港不離不棄云云。二月八日,廣告再現,照片同樣是那兩張,溫情文案卻換來中電服務有所值的解說,輔以圖表。二月九日及十日,廣告分別以尖沙咀海岸日夜景,輔以圖表及文案去解釋中電減排污染物的情況,與使用各項發電燃料的比重。

由此推斷,中電這一系列廣告,是希望令市民從圖表及數據去「認清客觀事實」,教導市民「中電最抵」、「中電致力保持香港空氣清新」以及「燃煤才能保持可靠供電」。這三點是否事實,非我們的討論範圍;姑且當這三點是事實,不如讓我們來看看三天廣告的圖表,是否真能有效表達這三個宣傳重點。我覺得這些圖表都很有趣,香港少有這樣一系列以圖表為重點的廣告,我認為應該整理存案以警惕後人:畫圖表,要留心;讀圖表,更要小心。